對于護士而言,靜脈留置針穿刺是護理工作中的一項最基本但又是很重要的操作,靜脈留置針的使用可減少患者反復穿刺的痛苦和液體外滲。血管或部位應該與根據醫囑的治療要求所選擇的血液通路裝置(VAD)的外徑和長度相匹配。當選擇一個部位進行輸液治療時,考慮進行外周靜脈保護。
這種手法類似于最基本的一次性鋼針穿刺法,穿刺時在進針見到回血后,右手持針壓低穿刺角度后繼續沿靜脈方向平行潛行,一步到達預計的進針長度。其優點在于:操作過程中沒有中間停頓過程,不會因為穿刺過程中換手而刺破靜脈。穿刺時用左手繃緊皮膚,右手持針,針尖斜面向上與皮膚呈 10°~30°穿刺,見回血后再將穿刺針送入血管少許(約 2~3 mm 即可),用右手拇指推進 Y 形管將軟管送進血管內;與此同時右手食指與中指的側面夾住針柄往后撤拔出針芯(或者用右手食指勾住針芯后撤退出鋼針),再用透明貼膜覆蓋固定留置針。操作要點:首先是血管的選擇,嬰兒應首選頭皮靜脈,幼兒宜選擇上肢靜脈及足背靜脈,盡量選避開關節處的血管;其次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爭取積極配合護士順利完成穿刺。建議此方法需要有一個學習的過程,最好由高年資護師完成,熟練的操作經驗且手法準確迅速,年輕護士在多次觀摩學習后,通過去技能訓練室進行反復操作練習,再應用于臨床可能更為妥當。對于不明顯靜脈的穿刺主要是評估靜脈條件,用手指觸摸靜脈的彈性、走向、深淺及長短等,穿刺時憑感覺沿靜脈走向進針、送管。注意要點:對于這種不明顯靜脈穿刺成功的前提不僅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還需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因為有研究表明,如果護士的心理狀態不佳會直接影響穿刺的成功率。1.膽怯:表現為為領導、熟人進行穿刺時擔心自己不能一次成功。2.焦慮:表現為對自己沒信心,特別是面對老年人細、滑血管時。3.倔強:表現為不服輸,第一次穿刺不成功后不甘心,而一針接一針反復穿刺,增加病人的痛苦。4.緊張:表現為手抖、手心出汗,面部發紅,多見于年輕護士。5.煩躁:表現為心神不安,穿刺時不能集中精力,見于工作繁忙、疲勞,月經期或與其他同事關系相處不好時。6.驕傲輕視:表現為不重視、盲目樂觀,選血管、進針時漫不經心。在了解了以上幾種導致穿刺失敗的心理狀態后,我們就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相信自己,不受外界干擾,這將大大提高靜脈穿刺的成功率。2.穩定情緒:穿刺前忘卻一切不愉快的事情,保持輕松的心情。3.細心:選擇血管時細心、耐心,選擇彈性好、較固定、無靜脈瓣、較直的血管。4.排除外因的干擾:不受病人、家屬、雜音、燈光等的干擾。5.重視、認真對待每一次穿刺:將每一次穿刺都看成是一件重大的事情。6.針對體格瘦弱,營養不良,老年人在穿刺的時候不宜過分的拍打和揉捏,按壓,尤其是老年人過重的壓力會導致局部毛細血管破裂出現青紫。7.對于皮膚較松者可扎止血帶時將皮膚向上繃緊在扎,然后讓患者手部放松根據血管位置用力握緊患者,緊繃皮膚穿刺,這種類型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建議不宜進針過深。8.對于心臟,腎病,過敏等各種原因所致的腫脹水腫的手這類人的血管可以通過患者的大體描述知道位置,或直接按壓暴露血管后迅速扎止血帶穿刺。固定后用一條膠布同頭皮針的方式固定針柄,以防水腫組織恢復擠壓針拖出。1.鐘華蓀,李柳英,主編. 靜脈輸液治療護理學(第 3 版).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4.62.王秀梅,李芳. 小兒留置針單手操作法在兒科輸液中的應用體會. 泰 山 醫 學 院 學 報,2016,37(2):160-161.